同安封肉是厦门同安马巷现翔安马巷传统的名菜,属于闽菜系。此菜将整块的肉装盆,加盖入笼蒸熟之,上桌才掀盖,所以叫作"封肉"。在当地颇有名气,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,举办筵席,都忘不了"封肉",并且有把"封肉"安排在筵席的中间段的习惯,如果你在筵席上吃到"封肉",那就说明筵席已经过半了。侨胞回乡探亲时,也一定要吃这道家乡风味菜。据说,正宗同安封肉非常嫩,将筷子插在封肉上,筷子在倒下的过程中就可以把封肉切开。
"同安封肉"据传是为纪念王审知被敕封为"闽王"而创制的食品。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王审知被封为"闽王",授其方形大印。当时居住在同安地面的官员为庆祝他敕封"闽王",举办了一场盛宴。席间一道佳肴,就是将猪肉切成四四方方的大块,配上佐料香菇、虾米、板栗等,用黄巾即用白纱布浸煮北辰山的所产黄栀子叶而成包裹,形如大印,下锅蒸煮,食时肉香扑鼻。四方形封肉恰似封王的大印,包裹的黄布犹如束印黄绫,布包为"封"。封者,"敕封"也,所以就叫"封肉"。
时至今日,"同安封肉"已经成了厦门乃至闽南地区的一种特色食品,每当人们办喜事,建新房,都少不了"封肉"。许多老台胞和老华侨,还把这种独特烹制方法带到台湾和海外。逢年过节,他们也自制封肉,让其后辈品尝家乡的特色美味,培植他们思乡的情愫。许多海外侨胞回家乡,必定亲点一道封肉大快朵颐,并骄傲地大谈这是"阮兜的封肉"。